“天价”保健品是如何卖给老年人的?
来源:当家网 日期:2022/9/19 15:03:25 浏览次数: 我要收藏
“天价”保健品是如何卖给老年人的?
来源:搜狐健康
【直报网北京11月16日讯】(搜狐健康)价值1.3万多元的“磁疗床垫”,白日游玩、夜晚上课的“结伴旅行”,隔三差五送来的“关心问候”……针对老年人的推销花招百出,为何老年人成了“唐僧肉”?
药贩子满足了老年人的“情感刚需”
上海一位叫“CO姐”的女士,曾经在一档情感综艺节目上,控诉自己的妈妈买保健品花了近三十万,几乎把家里的客厅变成保健品仓库,甚至认药贩子当了干儿子。
而母亲程妈妈说:“生病的时侯,只能让老伴来照顾,药贩子知道我生病了,就来医院照顾我,不让我老伴来回奔波。他还告诉我,不让我太相信公司的宣传,有夸大的成分。我心里感动啊!”
老人退休后,有一定的退休金与积蓄,物质生活基本不成问题。但是情感方面有强烈的寂寞感。这一部分源于儿女们生活工作节奏快、压力也大,没有时间和耐心陪伴父母,而且说话也多是直来直去,不能充分理解父母内心的孤独。而“干儿子”们在这方面极有耐心,琢磨老年人的心理,与老人聊三四个小时也不烦不累。老年人想要的温情和关爱被满足了,退休后心理上的失落也被弥补了。
保健品激活了老人们的“外周路径”
除了药贩子满足了老人缺失的情感,保健品本身也大有文章。我们可以考虑这个问题:很多保健品的宣传语在年轻一些的人们看来完全不可信,但为什么有那么多老人会上当受骗?笔者仔细观察过一些保健品销售的商铺,发现这些保健品的虚假宣传语可以分为如下几类:
迅速治好某种长期疾病——给老人虚假的希望和期待
延年益寿,增强体质——迎合老人对长寿的渴望,实则利用了对死亡的恐惧感
今天大促销,不买吃亏——激发了典型的中国式“贪便宜”心理
这个社区已经有两百多人买了——利用了老人的归属感需要
只有有钱人才吃这样的保健品——激发了老人的虚荣心
我们在做一项决定时,会同时调动大脑中的理性思维和情感,当我们更多使用情感成分的时候,便是“外周路径”,反之便是“中心路径”。心理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表明,人们上当受骗往往是由于过度使用了“外周路径”。
首先,老人们看到保健品的宣传语,就可能心动(外周路径开始发挥作用);随之而来的是销售员亲切的问候,老人心里自然是暖洋洋的;然后,销售员先赠送一些给老人,此时老人就有一种“占便宜”的心理了。激起了那么多情绪,最后只要顺水推舟,即使是“天价”保健品也可以轻松让他们入坑了。
“老小孩儿”不能真当孩子管
程妈妈在节目中对CO姐说:如果你好好地讲,我不会生气的,我会考虑的。但是你把我当敌人,我就恼火了!这本来是我们的家事,但是你又是找居委会,又是要打110,我面子尊严都没了!程妈妈的话很好地道出了老年人对于自尊、和睦、陪伴等心理需要。
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要,这对老人而言尤为关键。特别是退休后,社会角色的改变,老年人对于自尊的需要更加强烈。子女这时不要与父母争对错,孝顺的落脚点是“顺”。说白了就是会说话,谁听了顺心话都会高兴。药贩子就是做到了这一点,想老人之未想,言老人之未言。在这一点上,做为儿女不妨向“药贩子”学习一下。
同时,做为老年人,应当科学健康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。多培养兴趣爱好,多与心态积极的同龄人交流,建立正常的社交圈。与其被动等待别人陪伴,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,不如自己主动提高生活质量。拥有好的心态,比吃任何保健品对身心健康都更加有用。